W 、 X 、 Y 、 Z 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W 、 X 的最簡單氫化物及 Y 2+ 、 Z 3+ 均具有相同的電子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W 、 X 、 Y 、 Z 位于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
B . 離子半徑: Y 2+ <Z 3+
C . 最簡單氫化物沸點可能為: X>W
D . Y 、 Z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均是強堿
C
【分析】
W 、 X 、 Y 、 Z 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W 、 X 的最簡單氫化物及 Y 2+ 、 Z 3+ 均具有相同的電子數, W 、 X 一定位于 Y 、 Z 的上一周期。
【詳解】
A . W 、 X 的最簡單氫化物及 Y 2+ 、 Z 3+ 均具有相同的電子數, W 、 X 一定位于 Y 、 Z 的上一周期,故 A 錯誤;
B . 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原子序數大的,半徑反而小,離子半徑: Y 2+ >Z 3+ ,故 B 錯誤;
C .若 X 為 O , W 為 N ,則沸點:水大于氨氣,故 C 正確;
D . Y 、 Z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分別為氫氧化鎂和氫氧化鋁,二者均屬于弱堿,故 D 錯誤;
故選 C 。
PASS 是新一代高效凈水劑,它由 X 、 Y 、 Z 、 W 、 R 五種短周期元素組成,五種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 X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 Y 、 R 同主族, Z 、 W 、 R 同周期, Y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的 3 倍, Z 是常見的金屬,電子層數等于主族序數, W 單質是人類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常用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Z 的陽離子與 R 的陰離子在溶液中因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無法共存
B . WY 2 能與堿反應,但不能與任何酸反應
C . 原子半徑按 X 、 Y 、 R 、 W 、 Z 的順序依次增大
D . 熔沸點: X 2 R > X 2 Y
C
【分析】
X 、 Y 、 Z 、 W 、 R 五種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 ,X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則 X 為 H 元素; Y 、 R 同主族, Z 、 W 、 R 同周期, Y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的 3 倍,則 Y 為 O 元素、 R 為 S 元素; Z 是常見的金屬,電子層數等于主族序數,則 Z 為 Al 元素; W 單質是人類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常用材料,則 W 為 Si 元素。
【詳解】
A .鋁離子和硫離子在溶液中因發生雙水解反應無法共存,故 A 錯誤;
B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與氫氟酸反應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故 B 錯誤;
C .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原子半徑依次減小,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則原子半徑按 H 、 O 、 S 、 Si 、 Al 的順序依次增大,故 C 正確;
D .水分子間能形成氫鍵,而硫化氫分子間不能形成氫鍵,則水分子間的作用力強于硫化氫,沸點高于硫化氫,故 D 錯誤;
故選 C 。
科學家在火星巖中發現了一種化合物 (結構如圖所示),并預測這種化合物是火星生命的基礎。該化合物中 W 、 X 、 Y 、 Z 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前 20 號主族元素。四種元素中只有 W 、 X 同周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 原子半徑: Z > X > Y
B . 元素非金屬性: X > W > Y
C . X 的最簡單氫化物的水溶液為弱酸
D . 化合物 YW 2 與 ZX 2 中所含化學鍵的類型不同
A
【分析】
根據結構式可判斷 Y 可以形成 4 個共價鍵,位于第 Ⅳ A 族, W 可形成 2 個共價鍵,位于第 VI A 族,根據 W 、 X 、 Y 、 Z 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前 20 號主族元素可知, W 是 O , Y 是 Si , Z 可形成帶 2 個正電荷的陽離子,則 Z 是 Ca , X 可以形成 1 個共價鍵,所以 X 是 F ,據此解答。
【詳解】
A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則原子半徑: Ca > Si > F ,即 Z > Y > X , A 錯誤;
B .元素非金屬性: F > O > Si ,即 X > W > Y , B 正確;
C . X 的最簡單氫化物的水溶液為氫氟酸,是一種弱酸, C 正確;
D .化合物 SiO 2 與 CaF 2 中所含化學鍵的類型不同,前者是共價鍵,后者是離子鍵, D 正確;
答案選 A 。
X 、 Y 、 Z 、 W 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 4 種短周期元素,其中 Y 和 Z 的單質是組成空氣的主要成分, W 的原子半徑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X 、 Y 、 Z 三種元素可組成一種化合物 M , M 的結構式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M 中各原子最外層均達 8 電子穩定結構
B . Y 、 Z 分別與 X 形成的最簡單的化合物的穩定性: Y > Z
C . Y 、 Z 、 W 形成的簡單離子半徑大小順序為 W > Y > Z
D . M 中 Y 元素的化合價為 -1 價
D
【分析】
組成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根據原子序數 Z > Y ,則 Y 為 N 元素, Z 為 O 元素, W 的原子半徑是短周期元素中最大的,則 W 是 Na 元素, M 的結構式中, X 可以形成一條共價鍵,且 X 是原子序數最小的,則 X 是 H 元素。
【詳解】
A . M 中 H 原子只能達到 2 電子穩定結構, A 項不符合題意;
B .形成的化合物是 NH 3 和 H 2 O ,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非金屬性 O > N ,則穩定性: H 2 O > NH 3 ,即 Z > Y , B 項不符合題意;
C . N 3- 、 O 2- 、 Na + 的電子層數相同,根據 “ 序小徑大 ” 的規律,半徑大小為 N 3- > O 2- > Na + ,即 Y > Z > W , C 項不符合題意;
D . M 為 NH 2 OH ,其中 H 是 +1 價, O 是 -2 價,則 N 是 -1 價, D 項符合題意;
故正確選項為 D 。
對價電子構型為 2s 2 2p 5 的元素描述正確的是
A .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小
B . 原子序數為 7
C . 短周期元素中氣態氫化物最穩定
D . 基態原子核外電子有 3 種運動狀態
C
【詳解】
價電子構型為 2s 2 2p 5 的元素是 9 號元素 F ,
A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是 H ,故 A 錯誤;
B . F 的原子序數為 9 ,最外層電子數為 7 ,故 B 錯誤;
C .非金屬性越強,氫化物越穩定,則 F 在短周期元素中氣態氫化物最穩定,故 C 正確;
D .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均不同,則基態原子核外電子共有 9 種運動狀態,故 D 錯誤。
故選 C 。
本卷還有45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羅新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