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 鈉與水反應時,鈉塊沉入水底
B . 鈉可用于冶煉金屬、制造高壓鈉燈
C . 鈉投入稀鹽酸中,先與水反應生成 NaOH ,進而與 HCl 反應生成 NaCl 和 H 2 O
D . 鈉投入 CuSO 4 溶液中,有紅色物質析出
B
【詳解】
A .金屬鈉的密度小于水,將鈉放入水中,鈉將浮在水面上,故 A 錯誤;
B .金屬鈉的還原性強,可以用來冶煉金屬鈦、鋯等,充有鈉蒸氣的高壓鈉燈發出的黃光射程遠,透霧能力強,故 B 正確;
C .金屬鈉和水的反應不如金屬鈉和酸之間的反應劇烈,所以將一小塊鈉放在稀鹽酸中,金屬鈉會先和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氫氣,故 C 錯誤;
D .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之間的反應是先和其中的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然后是氫氧化鈉和硫酸銅之間發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沒有紅色的銅生成,故 D 錯誤;
故選 B 。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Cl 2 具有漂白性,能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
B . 銅絲在 Cl 2 中燃燒的實驗時,瓶底應鋪一層細沙或留有少量水
C .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CaCl 2 ,為防止漂白粉失效,應密封保存
D . 欲除去 Cl 2 中的水蒸氣,可將氣體通過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氣瓶
B
【詳解】
A .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氯氣無漂白作用,故 A 錯誤;
B .銅絲在 Cl 2 中燃燒的實驗時,瓶底應鋪一層細沙或留有少量水,防止高溫生成物炸裂瓶底,故 B 正確;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Ca(ClO) 2 ,易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鈣和次氯酸,次氯酸見光易分解應密封保存,故 C 錯誤;
D .氯氣與氯化氫均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欲除去氯氣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氣體,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飽和食鹽水的洗氣瓶,故 D 錯誤;
故選 B 。
下列有關氣體摩爾體積的描述正確的是
A . 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就是氣體摩爾體積
B . 只有在 0 ℃, 101kPa 下的 1mol 氣體所占體積是 22.4L
C . 標準狀況下, 1mol 乙醇的體積約為 22.4L
D . 相同物質的量的兩種氣體,其體積也相同
A
【詳解】
A .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稱為氣體摩爾體積,在標準狀態下, Vm=22.4L/mol ,故 A 正確;
B .在標準狀況下, 1mol 氣體所占的體積約為 22.4L ,但并非只有在標況下, 1mol 氣體所占體積才是 22.4L ,故 B 錯誤;
C .標準狀況下,乙醇為液態,則 1mol 乙醇的體積不為 22.4L ,故 C 錯誤;
D .相同溫度、壓強下,相同物質的量的兩種氣體,其體積相同,故 D 錯誤;
故選 A 。
在標準狀況下,將 1gH 2 、 2.4gC 和 8gO 2 投入一帶有活塞的密閉容器中,靜置,充分混合后體積約為
A . 11.2L B . 16.8L C . 21.28L D . 22.4L
B
【詳解】
在標準狀態下,混合物之間不反應, C 為固體,體積可以忽略,則 n(H 2 )= , n(O 2 )=
,則混合氣體體積為
,故 B 正確。
故選 B 。
若 N A 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CO 與 N 2 混合物 28g ,含有的分子數為 2 N A
B . 1molCl 2 與 Fe 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為 3 N A
C . 0.5mol?L ?1 的 AlCl 3 溶液中含 Cl - 數為 1.5 N A
D . 常溫常壓下, 18g 水中含有的電子數為 10 N A
D
【詳解】
A . CO 與 N 2 的分子量都是 28,則 CO 與 N 2 混合物 28g 含有的分子數為 N A ,則 A 說法錯誤;
B . Cl 2 與 Fe 充分反應生成 FeCl 3 ,氯元素化合價由 0 價到 -1 價,得到 1 個電子,則 1molCl 2 與 Fe 充分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 2 N A ,則 B 說法錯誤;
C . 0.5mol?L ?1 的 AlCl 3 溶液只有濃度,沒告訴溶液體積,溶質的物質的量不確定,則 C 說法錯誤;
D . 1 個水分子中含有 10 個電子, 18g 水的物質的量為 1mol ,則 18g 水中含有的電子數為 10 N A ,則 D 說法正確;
本題答案 D 。
本卷還有23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王慶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