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將非金屬氧化物分為不同的類別。例如,從某種意義上講,可將 、
、
、
、
等歸為一類,則下列氧化物中與它們同屬一類的是
A . CO B . C .
D . CuO
C
【詳解】
P 2 O 5 、 SO 2 、 SO 3 、 CO 2 、 Cl 2 O 7 均屬于非金屬氧化物,且屬于酸性氧化物, CO 是不成鹽非金屬氧化物, Na 2 O 屬于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 N 2 O 5 屬于非金屬氧化物,且屬于酸性氧化物, CuO 屬于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 C 滿足;
故答案為 C 。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寫道: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關于月光穿過薄霧所形成的種種美景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 空氣中的小水滴顆粒大小約為 B . 光是一種膠體
C . 霧是一種膠體 D . 發生丁達爾效應
B
【詳解】
A .美景中現象是丁達爾效應,說明形成了膠體,所以美景里空氣中的小水滴顆粒直徑約為 10 -9 m ~ 10 -7 m ,故 A 正確;
B .霧具有丁達爾效應,所以是一種膠體,但是光不是膠體,故 B 錯誤;
C .膠體的分散劑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空氣,比如霧此現象是因為光在穿過膠體時發生了散射,屬于丁達爾效應,故 C 正確;
D .此現象是因為光在穿過膠體時發生了散射,屬于丁達爾效應,故 D 正確;
故選 B 。
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 .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C .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D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C
【詳解】
A .燃燒是劇烈的發光發熱的氧化還原反應,小草生長過程也是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A 不合題意;
B .春蠶生長過程涉及氧化還原反應,蠟炬燃燒,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B 不合題意;
C .碳酸鈣加熱分解為氧化鈣與二氧化碳,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C 符合題意;
D .黑火藥爆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D 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
下列各選項中物質的名稱或俗名與括號內的化學式一致的是
A . 高錳酸鉀 (K 2 MnO 4 ) B . 生石灰 (CaO) C . 硫酸鐵 (FeSO 4 ) D . 燒堿 (Na 2 CO 3 )
B
【詳解】
A . K 2 MnO 4 是錳酸鉀, KMnO 4 是高錳酸鉀, A 不符合;
B . CaO 俗名生石灰, B 符合;
C . FeSO 4 是硫酸亞鐵, Fe 2 (SO 4 ) 3 是硫酸鐵, C 不符合;
D . Na 2 CO 3 的俗名是純堿、 NaOH 的俗名是燒堿, D 不符合;
答案選 B 。
下列分散系中,能產生 “ 丁達爾效應 ” 的是
A . 食鹽水 B . 氫氧化鐵膠體 C . 石灰乳 D . 硫酸銅溶液
B
【分析】
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里出現的一條光亮的 “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丁達爾現象是膠體特有的性質;據此分析解答。
【詳解】
A .食鹽水是溶液,不是膠體,不能產生 “丁達爾效應”,故 A 不符合題意;
B .氫氧化鐵膠體是膠體,能產生 “丁達爾效應”,故 B 符合題意;
C .石灰乳是濁液,不是膠體,不能產生 “丁達爾效應”,故 C 不符合題意;
D .硫酸銅溶液是溶液,不是膠體,不能產生 “丁達爾效應”,故 D 不符合題意;
答案為 B 。
本卷還有25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李靜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