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漂白粉與鹽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 B .溫室氣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
C .棉花、麻和蠶絲均為碳水化合物 D .干冰可用在舞臺上制造 “ 云霧 ”
D
【詳解】 A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鈣與鹽酸混合,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有毒的氯氣,兩者不能混合使用, A 錯誤;
B .溫室氣體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B 錯誤;
C .棉花、麻來源于植物,主要成分均是纖維素,為碳水化合物,但蠶絲來源于動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不是碳水化合物, C 錯誤;
D .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溫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氣凝結成了小液滴,形成 “ 云霧 ” 效果, D 正確;
答案選 D 。
輔酶 具有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其結構簡式如下。下列有關輔酶
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式為 B .分子中含有 14 個甲基
C .分子中的四個氧原子不在同一平面 D .可發生加成反應,不能發生取代反應
B
【詳解】 A .由該物質的結構簡式可知,其分子式為 C 59 H 90 O 4 , A 錯誤;
B .由該物質的結構簡式可知,鍵線式端點代表甲基, 10 個重復基團的最后一個連接 H 原子的碳是甲基,故分子中含有 1+1+1+10+1=14 個甲基, B 正確;
C .雙鍵碳以及與其相連的四個原子共面,羰基碳采取 sp 2 雜化,羰基碳原子和與其相連的氧原子及另外兩個原子共面,因此分子中的四個氧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錯誤;
D .分子中有碳碳雙鍵,能發生加成反應,分子中含有甲基,能發生取代反應, D 錯誤;
答案選 B 。
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A .硫化鈉溶液和硝酸混合: S 2- +2H + =H 2 S↑
B .明礬溶液與過量氨水混合: Al 3+ +4NH 3 +2H 2 O=AlO +4NH
C .硅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SiO +CO 2 +H 2 O=HSiO
+HCO
D .將等物質的量濃度的 Ba(OH) 2 和 NH 4 HSO 4 溶液以體積比 1∶2 混合: Ba 2+ +2OH - +2H + +SO =BaSO 4 ↓+2H 2 O
D
【詳解】 A .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可以將 S 2- 氧化為 S 單質,自身根據其濃度大小還原為 NO 或 NO 2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H + +2NO +S 2- =S↓+2NO 2 ↑+2H 2 O( 濃 ) 或 8H + +2NO
+3S 2- =3S↓+2NO↑+4H 2 O( 稀 ) , A 錯誤;
B .明礬在水中可以電離出 Al 3+ ,可以與氨水電離出的 OH - 發生反應生成 Al(OH) 3 ,但由于氨水的堿性較弱,生成的 Al(OH) 3 不能繼續與弱堿發生反應,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Al 3+ +3NH 3 ·H 2 O=Al(OH) 3 ↓+3NH , B 錯誤;
C .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向硅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時,生成硅酸沉淀,二氧化碳則根據其通入的量的多少反應為碳酸根或碳酸氫根,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SiO +H 2 O+CO 2 =H 2 SiO 3 ↓+CO
(CO 2 少量 ) 或 SiO
+2H 2 O+2CO 2 =H 2 SiO 3 ↓+2HCO
(CO 2 過量 ) , C 錯誤;
D .將等物質的量濃度的 Ba(OH) 2 與 NH 4 HSO 4 溶液以體積比 1 : 2 混合, Ba(OH) 2 電離出的 OH - 與 NH 4 HSO 4 電離出的 H + 反應生成水, Ba(OH) 2 電離出的 Ba 2+ 與 NH 4 HSO 4 電離出的 SO 反應生成 BaSO 4 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為為 Ba 2+ +2OH - +2H + +SO
=BaSO 4 ↓+2H 2 O , D 正確;
故答案選 D 。
一種水性電解液 Zn-MnO 2 離子選擇雙隔膜電池如圖所示 (KOH 溶液中, Zn 2+ 以 Zn(OH) 存在 ) 。電池放電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 Ⅱ 區的 K + 通過隔膜向 Ⅲ 區遷移
B . Ⅰ 區的 SO 通過隔膜向 Ⅱ 區遷移
C . MnO 2 電極反應: MnO 2 +2e - +4H + =Mn 2+ +2H 2 O
D .電池總反應: Zn+4OH - +MnO 2 +4H + =Zn(OH) +Mn 2+ +2H 2 O
A
【分析】根據圖示的電池結構和題目所給信息可知, Ⅲ 區 Zn 為電池的負極,電極反應為 Zn-2e - +4OH - =Zn(OH) , Ⅰ 區 MnO 2 為電池的正極,電極反應為 MnO 2 +2e - +4H + =Mn 2+ +2H 2 O ;電池在工作過程中,由于兩個離子選擇隔膜沒有指明的陽離子隔膜還是陰離子隔膜,故兩個離子隔膜均可以通過陰、陽離子,因此可以得到 Ⅰ 區消耗 H + ,生成 Mn 2+ , Ⅱ 區的 K + 向 Ⅰ 區移動或 Ⅰ 區的 SO
向 Ⅱ 區移動, Ⅲ 區消耗 OH - ,生成 Zn(OH)
, Ⅱ 區的 SO
向 Ⅲ 區移動或 Ⅲ 區的 K + 向 Ⅱ 區移動。據此分析答題。
【詳解】 A .根據分析, Ⅱ 區的 K + 只能向 Ⅰ 區移動, A 錯誤;
B .根據分析, Ⅰ 區的 SO 向 Ⅱ 區移動, B 正確;
C . MnO 2 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MnO 2 +2e - +4H + =Mn 2+ +2H 2 O , C 正確;
D .電池的總反應為 Zn+4OH - +MnO 2 +4H + =Zn(OH) +Mn 2+ +2H 2 O , D 正確;
故答案選 A 。
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25℃ , 下,
氫氣中質子的數目為
B . 溶液中,
的數目為
C . 苯甲酸完全燃燒,生成
的數目為
D .電解熔融 ,陰極增重
,外電路中通過電子的數目為
C
【詳解】 A . 25℃ 、 101kPa 不是標準狀況,不能用標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計算氫氣的物質的量,故 A 錯誤;
B . Al 3+ 在溶液中會發生水解生成 Al(OH) 3 ,因此 2.0L 1.0 mol/L 的 AlCl 3 溶液中 Al 3+ 數目小于 2.0N A ,故 B 錯誤;
C .苯甲酸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1mol 苯甲酸燃燒生成 7molCO 2 ,則 0.2mol 苯甲酸完全燃燒生成 1.4molCO 2 ,數目為 1.4N A ,故 C 正確;
D .電解熔融 CuCl 2 時,陽極反應為 ,陰極反應為
,陰極增加的重量為 Cu 的質量, 6.4gCu 的物質的量為 0.1mol ,根據陰極反應可知,外電路中通過電子的物質的量為 0.2mol ,數目為 0.2N A ,故 D 錯誤;
答案選 C 。
本卷還有7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陳志敏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