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ff5f"></p>

        <pre id="hff5f"><ruby id="hff5f"></ruby></pre><p id="hff5f"></p>
          <pre id="hff5f"><del id="hff5f"></del></pre>
          <pre id="hff5f"><del id="hff5f"></del></pre><p id="hff5f"></p>

            <p id="hff5f"></p>

              <p id="hff5f"></p>
              <pre id="hff5f"></pre>
              學科首頁 試卷詳情
              2022年新高考廣東化學高考真題含解析
              2022年新高考廣東化學高考真題含解析
              高中
              整體難度:中等
              2023-07-04
              題號
              評分
              一、選擇題 (共16題)
              添加該題型下試題
              1.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世界文明中獨樹一幟,漢字居功至偉。隨著時代發展,漢字被不斷賦予新的文化內涵,其載體也發生相應變化。下列漢字載體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漢字載體

              選項

              A .獸骨

              B .青銅器

              C .紙張

              D .液晶顯示屏

              A A B B C C D D

              難度:
              知識點:化學科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意義
              使用次數:212
              復制
              收藏
              詳情
              加入組卷
              【答案】

              B

              【詳解】 A .獸骨,甲骨文的契刻載體之一,主要是牛的肩胛骨,一小部分是羊、豬、鹿的肩胛骨,還有極少部分的牛肋骨,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其它鈣鹽,故 A 不符合題意;

              B .青銅器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屬于合金材料,故 B 項符合題意;

              C .紙張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故 C 不符合題意;

              D .液晶顯示器是一種采用液晶為材料的顯示器,液晶是一類介于固態和液態間的有機化合物,故 D 不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答案為 B 項。

              2.

              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神舟十三號順利往返、 天宮課堂 如期開講及 華龍一號 核電海外投產等,均展示了我國科技發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冬奧會 飛揚 火炬所用的燃料 為氧化性氣體

              B .飛船返回艙表層材料中的玻璃纖維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

              C .乙酸鈉過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并放熱的過程僅涉及化學變化

              D .核電站反應堆所用鈾棒中含有的 互為同位素

              難度:
              知識點: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使用次數:223
              復制
              收藏
              詳情
              加入組卷
              【答案】

              D

              【詳解】 A H 2 作為燃料在反應中被氧化,體現出還原性,故 A 項說法錯誤;

              B .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故 B 項說法錯誤;

              C .乙酸鈉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中無新物質生成,因此屬于物理變化,故 C 項說法錯誤;

              D 是質子數均為 92 ,中子數不同的核素,因此二者互為同位素,故 D 項說法正確;

              綜上所述,敘述正確的是 D 項。

              3.

              廣東一直是我國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館藏文物是其歷史見證。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鹽制成的是

              文物

              選項

              A .南宋鎏金飾品

              B .蒜頭紋銀盒

              C .廣彩瓷咖啡杯

              D .銅鍍金鐘座

              A A B B C C D D

              難度:
              知識點:硅酸鹽
              使用次數:275
              復制
              收藏
              詳情
              加入組卷
              【答案】

              C

              【詳解】 A .鎏金飾品是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涂飾器物的表面,經過烘烤,汞蒸發而金固結于器物上的一種傳統工藝,其中不含硅酸鹽,故 A 項不符合題意;

              B .蒜頭紋銀盒中主要成分為金屬銀,其中不含硅酸鹽,故 B 項不符合題意;

              C .廣彩瓷咖啡杯是由黏土等硅酸鹽產品燒制而成,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故 C 項符合題意;

              D .銅鍍金鐘座是銅和金等制得而成,其中不含硅酸鹽,故 D 項不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答案為 C 。

              4.

              實驗室進行粗鹽提純時,需除去 ,所用試劑包括 以及

              A B

              C D

              難度:
              知識點:離子反應
              使用次數:254
              復制
              收藏
              詳情
              加入組卷
              【答案】

              A

              【分析】除雜過程中不能引入新雜質,同時為保證除雜完全,所加除雜試劑一般過量,然后選擇合適的試劑將所加過量的物質除去。

              【詳解】粗鹽中主要成分為 NaCl 。除去 Ca 2+ 選用 將其轉化為沉淀,為了不引入新雜質,所加物質的陽離子為 Na + ,即選用 Na 2 CO 3 除去 Ca 2+ ,同理可知,除去 Mg 2+ 需選用 NaOH ,除去 需選用 BaCl 2 ,因所加除雜試劑均過量,因此向粗鹽樣品中加入除雜試劑的順序中, BaCl 2 先于 Na 2 CO 3 加入,利用 Na 2 CO 3 除去 Ca 2+ 和多余的 BaCl 2 ,因 Na 2 CO 3 、 NaOH 均過量,成為新雜質,需要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 HCl ,至溶液中不再有氣泡產生,以此除去 Na 2 CO 3 、 NaOH ,然后將溶液蒸干得到較為純凈的食鹽產品,綜上所述,答案為 A 。

              5.

              若將銅絲插入熱濃硫酸中進行如圖 (a~d 均為浸有相應試液的棉花 ) 所示的探究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與濃硫酸反應,只體現 的酸性

              B a 處變紅,說明 是酸性氧化物

              C b c 處褪色,均說明 具有漂白性

              D .試管底部出現白色固體,說明反應中無 生成

              難度:
              知識點:二氧化硫
              使用次數:232
              復制
              收藏
              詳情
              加入組卷
              【答案】

              B

              【詳解】 A .銅和濃硫酸反應過程中,生成 CuSO 4 體現出濃硫酸的酸性,生成 SO 2 體現出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故 A 錯誤;

              B a 處的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其原因是 SO 2 溶于水生成了酸,可說明 SO 2 是酸性氧化物,故 B 正確;

              C b 處品紅溶液褪色,其原因是 SO 2 具有漂白性,而 c 處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其原因是 SO 2 KMnO 4 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SO 2 體現出還原性,故 C 錯誤;

              D .實驗過程中試管底部出現白色固體,根據元素守恒可知,其成分為無水 CuSO 4 ,而非藍色的 CuSO 4 ·5H 2 O ,其原因是濃硫酸體現出吸水性,將反應生成的 H 2 O 吸收,故 D 錯誤;

              綜上所述,正確的是 B 項。

              本卷還有16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立即下載
              全選試題
              編輯試卷
              收藏試卷
              試題總數:
              21
              總體難度:
              中等
              難度統計
              難度系數
              數量
              占比
              基礎
              3
              14.28%
              容易
              6
              28.57%
              中等
              10
              47.61%
              偏難
              2
              9.52%
              題型統計
              大題類型
              數量
              占比
              選擇題
              16
              76.19%
              實驗,探究題
              1
              4.76%
              工業流程題
              1
              4.76%
              綜合題
              1
              4.76%
              填空題
              1
              4.76%
              推斷題
              1
              4.76%
              知識點統計
              知識點
              數量
              占比
              化學科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意義
              2
              9.52%
              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1
              4.76%
              硅酸鹽
              1
              4.76%
              離子反應
              2
              9.52%
              二氧化硫
              1
              4.76%
              元素周期律
              1
              4.76%
              氯氣
              1
              4.76%
              同分異構現象
              1
              4.76%
              銅的電解精煉
              1
              4.76%
              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
              1
              4.76%
              硅單質
              1
              4.76%
              化學平衡圖像分析
              1
              4.76%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
              4.76%
              原電池
              1
              4.76%
              酸堿中和滴定
              1
              4.76%
              鐵和鐵的化合物
              1
              4.76%
              化學平衡
              1
              4.76%
              物質結構與性質綜合考查
              1
              4.76%
              同系物 同分異構體
              1
              4.76%
              版權提示

              該作品由: 用戶ASD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
              終身vip限時199
              全站組卷·刷題終身免費使用
              立即搶購


              0
              使用
              說明
              群聯盟
              收藏
              領福利
              欧美影视高清自拍,免费亚洲综合无码_ 免费综合日本在线观看,自拍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p id="hff5f"></p>

                    <pre id="hff5f"><ruby id="hff5f"></ruby></pre><p id="hff5f"></p>
                      <pre id="hff5f"><del id="hff5f"></del></pre>
                      <pre id="hff5f"><del id="hff5f"></del></pre><p id="hff5f"></p>

                        <p id="hff5f"></p>

                          <p id="hff5f"></p>
                          <pre id="hff5f"></pre>